建设单位简介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于2007年在原广州大学城建学院基础上独立设置的全日制工科类普通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坐落于广州市从化区,占地面积1300多亩,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万人。 学校现有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机电工程、信息工程、外语外贸、艺术与设计、人文、马克思主义、体育健康、创业教育和继续教育11个二级学院,近50个招生专业。学校有专兼职教师1000余人, 博硕占比57.06%、高级职称占比32.24%、双师型教师占比76.16%。 学校现有获央财、省财支持的高职实训基地(公共实训中心)1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5个,校内实验实训室372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60家。其中,教学公司5家,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室25个,大师、双师、名师、教师“四师”工作室30个,跨专业创新创业实训基地1个,设有职业技能鉴定站(所)11个,鉴定工种(证书名称)44个。 学校是广东省先进集体、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A类规划建设的唯一民办高职院校、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开展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的民办高职院校、广东省节能型示范高校、“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奖单位、广东省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广东省党建示范校、广东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高校 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东民办教育40周年突出贡献机构。 [详细]
项目简介
       ​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指出:要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与高职高专教育的有效衔接是促进自学考试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与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共同性,形成高职院校“专本同读”继续教育模式。该继续教育模式实施以来,陆续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专本课程衔接不到位、师资能力不足、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需要通过系统研究推进“专本同读”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2021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基本规范(2021)》(以下简称“新规范”)的通知,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升本)专业为例,“新规范”中选设课程达到5门,共31学分,为“专本同读”模式提供了更大的专本课程衔接空间,“新规范”将课程实践学分提升到14学分,使高职院校实训设备、资源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作用。新规范重申了自考“宽进严出”的基本原则,培养质量要求的提升,迫切需要对自考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符合新时代学历继续教育教学发展趋势与规律。 为响应“新规范”提出的诸项新规定,本项目拟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升本)专业课程改革入手,遵照“新规范”标准要求,在“专本同读”本科与专科课程衔接,学分互补,多元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同时基于自考课程特点结合我校教学条件,在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为高职院校“专本同读”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思路与建议,促使其在更加稳定、高效、快速的轨道上运行,推动高职院校学历继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详细]
项目人员
李秋力
    李秋力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大学学历,工学硕士,从事高等教育15年,主要讲授本、专科机械制造类专业主干课程,近五年主持参与教科研课题10余项,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6篇,主要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与教学研究。
[详细]
李有兵
    李有兵 大学学历,工学硕士,从事高等教育10年,主要讲授本、专科机电类专业主干课程,近五年主持参与教科研课题15项,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篇,主要负责项目的内、外部调研工作。
[详细]
李海林
    李海林 大学学历,工学学士,从事高等教育8年,主要讲授本、专科机械制造类专业主干课程,近五年主持参与教科研课题10余项,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6篇,主要负责项目的专业建设工作。
[详细]
赵永豪
    赵永豪 大学学历,工学硕士,从事高等教育7年,主要讲授本、专科机电类专业主干课程,近五年主持参与教科研课题8项,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篇,主要负责项目的课程建设,理论教学实践。
[详细]
程东风
    程东风 大学学历,工学学士,从事高等教育18年,主要讲授本、专科机械制造类专业主干课程,近五年主持参与教科研课题6项,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篇,主要负责项目的课程建设,理论教学实践。
[详细]
罗 辉
    罗 辉 大学学历,工学学士,从事高等教育12年,主要讲授本、专科机械制造类专业主干课程,近五年主持参与教科研课题5项,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篇,主要负责项目的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实践。
[详细]